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、顿教相的发展

    佛教宗派的趋向相违,招致严守传统的佛教学者的反击(如慧观便作渐悟论,用以反对道生的顿悟说)。另一方面却由此表现佛学中化的特色,例如:“阐提成佛”与儒家“性善说”、“人皆可成为尧舜”的主张便颇相近;“悟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767384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空无必有所空所无。苟无所依,有空俱不可说。又彼空言,不可直作无解。苟直作无解,将成自语相违。如说万法皆空,彼万法言,已先许有万法,空作无解,即成相违。如言我母,是其石女。石女无儿,何云我母。既我母矣,...彼阿赖耶识受熏持种执受根身变生器界等用耶?若许有彼用者,彼体即是阿赖耶识,汝以异名名为法性。既有彼用,云何不许有彼体性。彼用有为,不许在识。法性无为,翻许在彼。自语相违,抑何乖反。若谓彼用法性非有者。既无彼彼用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试论慧能《坛经》对不二法门的运用

    相违,令学人转加疑惑。”。慧能说:“佛性若常,更说什么善恶诸法,乃至穷劫,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,故吾说无常,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。又,一切诸法若无常者,即物物皆有自性,容受生死,而真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367840.html
  •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——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

    西方净土。各于日下,以十字记之。”所以后人曾批评他“宗颐的净土思想是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的结合,但没有融合。”“宗颐心醉念佛,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,同时欣求客观净土,陷于自语相违,自欺而不自觉。”宝顶第18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168070.html
  • 宋僧慈觉宗赜新考

    实践的理论基础。不过,自日人忽滑谷快天开始,大部分的人都一直只是强调“宗颐的净土思想是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的结合,但没有融合。”“宗颐心醉念佛,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,同时欣求客观净土,陷于自语相违,自欺而不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468074.html
  • 晚唐禅宗青原系下五代的白话诗

    或六句,句子顺畅,文采飞扬。  龙牙山里龙,形非世间色。世上画龙人,巧巧描不得。唯有识龙人,一见便心息。  唯念门前树,能容鸟泊飞。来者无心唤,腾身不慕归。若人心似树,与道不相违。  一得无心便道情,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168347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,亦无增减,一味清净,故不论因果能变也。旧说异熟果者,谓无记性力量薄弱,不能熏生自种,必藉善恶因熏成无记果,果异因故,故名异熟。此说有因果相违过。佛说善因善果,恶因恶果,无记因无记果,丝毫无差,是为...,习气相违故,如火蒸水,故可害也。若正法习气,既有无漏可熏,则不能熏有漏,习气虽异有漏,如水火不同器,虽有能害性,为无漏种隔碍,故不能害也。  余因种子为诸法之本,故不惜言词,种种辨论,无漏种义不能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根身器界而言,可证非但指恶法也。  云何为嗔?于苦苦具,嗔恚为性。能障无嗔,不安隐性,恶行所依为业。  凡与所爱相违,必生嗔。嗔善,嗔恶,皆成不善业,故云恶行所依为业。   云何为痴?于诸理事,迷暗为...依处——相违因  十五、不障碍依处——不相违因  如是十因,二因所摄:一能生因,二方便因。菩萨地说:牵引种子,生起种子,名能生因。所余诸因,方便因摄。  所说四缘,依何处立?论说:依种子立因缘,依无间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  对于佛教信徒而言,他必须同时面对两个问题。一是传统遗留下来,并历史地形成了“正统化”的圣典系统和价值;一是具有根源性的,圣典也一再倡导过的,道的内在和超越的根据——自心或自性。在信徒的心中,原则上讲,这二者也是可以统一起来而看作不同的方便,如宗密就说“经是佛语,禅是佛意,诸佛心口必不相违。诸祖相承,根本是佛亲付,菩萨造论,始末唯弘佛经”。这当然是很圆满的理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诸解脱门,此等是名了义契经。此即说名依了义经,不依不了义经”。[13]这两部经属于大乘佛教初期经典,以讲空为主。寂护和莲花戒作了分析,《中观光明论》说:“惟说胜义是名了义,与此相违是不了义”。布顿大师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